利用拍攝技巧和鏡頭做出淺景深并不困難,但怎樣令相片變得與眾不同和更加有趣呢? 這次介紹一個非常簡單的拍攝技巧——心形散景吧!這個技巧很適合用在晚間拍攝,特別是用于拍攝圣誕燈飾和情人節(jié)的時候!
圖片來源:isabel bloedwater
散景即是「Bokeh」,這個字源于日本,解作「模糊」;而在攝影術語當中,我們就稱之為照片中失焦的地方,即是「散景」。但如何令普通的「Bokeh」有更多變化呢?我們可以從兩個主要元素方面思考:分別是散景形狀和邊緣的光滑程度?,F在便讓我們簡單地為平凡的散境添加趣味吧!
什么時候適合使用「Bokeh」技巧?
其實「Bokeh 」即是散景(照片中因失焦而模糊的地方),但這篇教學介紹的技巧需要在散景中出現光源,所以我們應盡量于晚間或黑暗環(huán)境拍攝。
需要的器材:
鏡頭
要拍攝心形「Bokeh」,我們需要一支能輕易拍出散景的鏡頭,如擁有大光圈、長焦的鏡頭,建議各位新手可以購買50mm f/1.8的定焦鏡,價格非常便宜又能拍出漂亮散景,很適合這個練習!留意一點就是如果使用廣角鏡頭如12mm便不能達到心形散景的效果!所以應盡量使用50mm以上的鏡頭。
心形濾鏡
「星鏡」大家也許聽過了,但知道能拍出心形的「心形濾鏡」嗎?其實市面應該沒有這類產品,但我們可以自行制作!不只心形,其他形狀也可以! 以下便有介紹了。
閃光燈
於晚間拍攝,閃光燈能替人像補光,令人像清晰,背景又能出現心形散景,效果非常突出!
自制心形散景非常容易,方法如下:
1. 預備黑色畫紙
2. 根據鏡頭大小剪出圓形 (反轉放在紙上畫大小很方便!)
3. 中間界出心形 (大約鏡頭直徑1/5,不能太大)
4. 把黑色紙蓋在鏡頭前,封密確保不漏光
不過鏡頭挑選方面有限制。鏡頭光圈越大越好,一般最易成功的為50mm f1.8,當然如果有f1.4效果便更好了!
如果想控制「Bokeh」邊緣,便需要留意光源的距離和硬度。舉例:
·光源較強或相機與光源距離較近,“Bokeh”邊緣會較硬,最貼近本身的形狀。
·光源較弱或相機與光源距離較遠,“Bokeh”邊緣會柔化,看似有點朦朧和走焦的樣子。
·光源平均,「Bokeh」也會隨著變得平均的。
一般來說,被攝者跟光源應保持兩米以上的距離,視乎被攝者大小。若為人像應保持最少三米距離;物件就一米距離,確保邊緣不太松散。
攝影時也有技巧:
·尋找光源:最理想的是燈泡、燈飾、燭光等等。即使是反光點也可以。
·使用大光圈:大光圈能使景深變淺,這樣心形才會明顯。
·淺景深:特別是拍攝人像時不能用焦距太短的鏡頭,如果使用marco/微距的拍攝效果會更理想。有關拍攝淺景深請參考這篇文章。
·刻意失焦:刻意失焦也能達到心形散境的效果,於鏡頭手動轉動對焦環(huán)便可。